锅炉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,在电力、供热、钢铁等行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
大西锅炉2025年3月7日,提供超低氮燃气真空热水锅炉、超低氮燃气蒸汽发生器(符合2025年1月1日新免监检锅炉规范)。
锅炉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,在电力、供热、钢铁等行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,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;锅炉装备能源消耗、大气污染物、碳排放量大,为此,开展锅炉装备绿色低碳转型升级,对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。本文从锅炉装备节能降碳的需求出发,对电站锅炉、工业锅炉两类产品分别进行讨论,总结了我国锅炉装备的发展态势,分析了存在的问题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装备自身特点,综合考虑生产、使用、检验检测等环节和燃料供应、使用工况、运行水平等因素,提出了电站锅炉改造升级、工业锅炉低碳转型、锅炉制造绿色发展、锅炉使用管理水平提升等锅炉装备绿色低碳发展路径,并阐述了相应的具体措施。
高耗能属性带来的挑战
能源消耗巨大
我国现有锅炉约32万台,年消耗标准煤约20亿吨,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5%以上。
碳排放占比突出
锅炉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40%,其中燃煤锅炉因燃料碳含量高成为主要排放源。
污染治理压力
传统燃煤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,末端治理成本高昂。
技术瓶颈与运行效率
部分工业锅炉热效率不足60%,与设计值存在显著差距;老旧设备占比高,智能化控制水平低。
绿色低碳转型路径
燃料结构优化
推广生物质、氢能等清洁燃料替代煤炭,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,扩大太阳能、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。
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
电站锅炉:实施超超临界机组改造和灵活性改造,提升调峰能力以适配可再生能源并网。
工业锅炉:推广冷凝式余热回收、智能控制系统,推动流化床锅炉等高效炉型应用。
淘汰落后产能
严格执行35蒸吨/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政策,建立基于能效和环保指标的动态退出机制。
系统协同优化
构建“源头减量-过程控制-末端治理”全链条管理体系,推动区域集中供热和能源梯级利用。
四、政策与标准支撑
《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工业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提升5%以上,到2030年基本完成存量锅炉低碳改造23。通过完善能效标识、碳排放核算和绿色金融等配套措施,加速形成“高效、清洁、低碳”的锅炉产业生态